佛山攻坚制造强市5年欲推八成规上工业数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佛山攻坚制造强市:5年欲推八成规上工业数智化中小民企力撑产业生态再进阶
佛山提出,今后五年实现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规模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成...
今年1月初,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佛山市市长白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0次提及“制造”一词。
这的确是佛山经济最鲜明的“底色”。作为广东第3座、全国第17座万亿GDP城市,佛山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60%,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发展活跃,形成了充沛动力和显著优势,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历史上,佛山制造业通过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起步,内源性特征突出,积累了扎实制造业基础。难得的是,佛山始终对自身发展有清晰定位,‘制造立市’从未动摇,并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如今看,佛山不仅对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发展起着有力的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同时佛山敏捷有效的制造业转型实践对当下高质量发展探索亦有重要样本意义,特别是通过持续创新政策、完善服务和优化环境,不断激发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锚定制造业,不断寻求新突破、凝聚新动能——这贯穿了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历程,并不断以新实践丰富新内涵。当前,佛山正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视为“一号工程”,并规划投入百亿资金支持。这既再次踩准了时代节点,也切中了企业所需所急。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佛山找准了什么角色?如何让实体经济更壮硕、中小企业更活跃?佛山提出,今后五年实现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规模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
争创民营经济示范之城
佛山制造,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也不为过。改革开放之后,这座珠三角城市的制造业率先“破土”,并很快在陶瓷建材、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领域形成了集群品牌和领先优势。佛山统计年鉴显示,年,佛山的工业产品遍布纱、布、油漆、水泥、瓷砖、铝材、燃气用具、摩托车、洗衣机、电饭锅、灯泡、冰箱等种类,其中诸多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年1-11月,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以下口径相同)完成工业增加值.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保持良好态势。
佛山产业门类广、规模总量大、发展势头好,曾经的桑基鱼塘能够发展成为制造高地,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正是无数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勇闯”市场经济前沿,“自下而上”奠定了佛山产业基础。目前,佛山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工业增加率、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同时已有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强。
由此,佛山形成了“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自主品牌”的鲜明发展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佛山已有大量民营科技高成长性企业聚集在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机器人、新材料、氢能、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
让民营经济发展得更活更好,始终被摆在佛山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并体现在对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关键要素的有力保障上。
作为民企,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杜永红对此深有感受,最初创业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落户佛山,“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佛山产业配套完善、产业氛围浓厚,而且佛山各级政府也都是非常典型的服务型政府,他们尊重知识、人才和市场,并积极创新各类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助力。”
“我在创业中遇到许多瓶颈,但非常幸运的是,佛山的政策没有‘缺位’。”杜永红回忆,以中小民营企业最常见的资金问题为例,佛山市南海区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甚至该区桂城街道成立了广东第一个镇级科创直投基金,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不仅如此,随着人口红利消逝,“用工难”问题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普遍困扰,而佛山为此亦不断“求解”。例如,年8月佛山提出,鼓励佛山市企业与省内外技工院校签订全日制“订单式”培养协议,培养对象结业到企业稳定就业3个月后,技工院校可申请“订单式”培养补贴,补贴标准为中级工班元/人、高级工班元/人、预备技师班0元/人。
近年,佛山在人口、人才等方面推出了诸多创新举措,不断强化劳动力供应保障能力。年,佛山常住人口中外市流入人口(半年以上)达.88万人,比年增加.37万人,增长35.09%,年均增长3.05%,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且,得益于外市流入人口主要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佛山人口结构年轻且有活力,15-59岁人口为.45万人,占比为74.37%。
针对民营经济,进一步创新支持政策和优化发展环境,无疑仍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佛山也明确,年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未来5年,佛山还将推动民营上市企业数量翻一番。
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
活跃的民营经济,为佛山构筑了清晰可见的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配套健全、生态机能完善。这也形成了佛山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不管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背后关键都在于对中小企业的友善对待和有力支持。
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佛山市市长白涛前后共8次提及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或“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组数据更是清晰显示,年,佛山借助政策性金融工具共为全市2万多家次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超过亿元,同时去年佛山全市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家、众创空间86家,在孵企业多家。
另一方面,佛山的中小企业也确实“不负众望”:年1-11月佛山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13.7%,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年佛山共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家。过去五年,佛山市场主体数量由53.6万户增至.5万户。
从近年观察,佛山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力度不断强化,尤其是推动高科技民营中小企业加快成长“蜕变”。作为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杜永红有直接体会:“佛山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可谓空前,并且思路明确,一方面是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带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希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崛起能反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应该说,佛山此举既有高度又贴合实际。”
佛山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体现在诸多细节上的创新。截至年10月,佛山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中小企业贡献颇多。然而,面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存在的国际专利壁垒问题,不久前佛山编制发布了《欧美市场小家电产业专利预警分析报告》,为诸多中小家电企业提供了研究技术方向、产业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整体分布态势的指导。
更直接体现是,佛山大刀阔斧实施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中小企业发展“腾挪”用地,并高标准建设现代工业园区,提升制造业发展承载能力和配套能力。年,佛山全面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任务,共拆除6.06万亩。
“对中小制造企业来说,佛山的优势可以总结为:‘大城的配套,小城的成本’。”杜永红认为,除保障工业用地、强化创新服务之外,近年佛山也不断优化医疗、教育、居住等一系列配套公共服务,既为本土中小民营企业创造更好发展环境,也能有效地吸引了更多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从而进一步系统性强化“配套优势”,包括产业协同、创新服务的配套能力。
“未来五年,佛山将坚持始终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加快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促进各类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推动佛山向制造强市跨越。”白涛在年佛山企业家大会上曾如是说。
逐浪数字化转型大潮
对于佛山而言,如何依托活跃的中小民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当下核心命题和探索重点。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被佛山视为关键路径。年,佛山启动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行动,包括设立总规模亿元、首期亿元的广东(佛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明确要加大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增强数字化智能化供给能力,优化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等,并打造了市级示范工厂22家、示范车间64个。其中,佛山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给予0万-万元的支持,示范车间和示范项目给予万-万元的扶持。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佳斌分析,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迫切,同时也有空间,目前佛山RD经费投入强度仍然偏低,佛山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也低于10%,而东莞、惠州、珠海等市已达到或接近规上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一。数字化、智能化是重要路径,佛山当务之急是要综合解决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
另一方面,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有优势。从“机器换人”起步,佛山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较早,沉淀了一批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三方专业服务商,同时不少企业提早多年谋划布局数字化战略,积累了丰富的转型经验,形成了标杆示范效应,开始输出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佛山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应用场景丰富,这不仅利于需要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能力供给汇聚支撑,也有望促使佛山成为全球数字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落地应用的最佳试验场和集聚地。
年,佛山的目标是新增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23家、示范车间80家、服务商40家。此外,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鼓励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探索抱团转型发展路径,累计打造6个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试点。同时,引导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累计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超个,争取更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
“目前来看,佛山正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下狠心’,以最充足、最适宜、最实在的政策,助推优质企业更主动地加入转型升级浪潮中,佛山的政策支撑力度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实属罕见。”曹佳斌表示。
从实践来看,不少企业正借此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伟介绍,他所在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后,不仅生产效率明显提升,而且更有利于保障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可靠性;杜永红则表示,该企业作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服务提供者,佛山带来了一个巨大市场风口,特别是佛山突出更系统化的“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
“目前来看,佛山制造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数字化、智能化探索的关口期,更是加快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攻坚期。”曹佳斌表示。
连通广深“创新大脑”
未来,佛山如何进一步获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除自身发力加快转型之外,佛山还将目光投向深圳和广州,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与两大一线城市的创新协同、产业联动。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深圳科创+佛山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深圳产业园佛山科创园和深佛产业合作专区。
借力外部创新赋能,并与自身制造禀赋有机融合,被认为是佛山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要路径。曹佳斌指出,佛山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高端化,离不开深圳、广州两个“创新大脑”的硬核支撑。这一过程中,深圳、广州最前沿的科创成果也能够就近找到可落地、可转化的产业应用场景,这也构成了区域产业互补和城市功能融合的范例。
其中,针对广州,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广佛全域同城”,加快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科技协同共进、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胡刚表示,深圳的专利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人才都较为丰富,包括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等城市均正加强与深圳的创新协同和产业联动;广佛方面,除科技、产业之外,人才、消费、文化教育等亦有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曹佳斌认为,广佛全域同城化推进渐入佳境,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未来广佛明确要携手共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佛山亦在着力强化自身创新能力,近年陆续建立起仙湖实验室、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未来,广佛双城协作有望形成以广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总部为‘创新大脑’,以广州现代服务业为强力支撑,以佛山先进制造为技术成果转化承接地的理想模式。”曹佳斌表示,对佛山产业转型升级而言,未来将依托有效利用广州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进一步强化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控链协同联动,从而加强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