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东门头,秋风过处,飘来迟到的桂香
东门头,秋风过处,飘来迟到的桂香!如果只是一名过客,这里很静谧,很安然。如果曾长期生活在临安,你会感慨它现在的模样。并不久远的当年,东门头是临安老城独有的一道人间风景。那会儿楼很矮,日子却很长。农林大路还叫做临东路。这个叫东门头的小站还是7路车必停的站点。上上下下的人群中,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也有朝气蓬勃的林院学生。比起家住附近的老临安人,东门头更多地属于留驻过四年青春的林院学生。这里因吴越的遗韵而积淀浓厚,也因林院衣锦校区而繁华富盛。老城与老校的相伴相生,是临安难以复制的城市风貌,是学子们安放青春的完美道场。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南门南面是正门,东面是侧门。每到夜幕降临,这里便会升起闹哄哄的烟火之气。各类小吃挤得密密麻麻,还有各种小吃的饭店,饰品店,理发店。满街都是呼啦啦的大群学生,饱满的青春,风华正茂。他们打趣着,彼此说着有的没的。他们释放着今天,预期着明天。转角处的东门头,催生了多少朦胧的好感,又上演了多少离合的故事。或许学生们只是个过客,但东门头,着实是他们的地盘。当年的临安,交通远没现在这样方便。每到周五的晚间,八爷都是乘坐一路疾驰的,星夜兼程地赶往临安的家里。东站下车后,只要天气允许,八爷都选择步行回家。东门头是个必经之地。路过的时点,往往正赶上学生们晚自习下课。一街之隔的学校东门与学生公寓,人群密集穿梭。附近的小店,家家爆满,堂食、外卖都是熙熙攘攘。一直要到长桥路,人声才渐消。犹记得,大块头小吃是八爷最爱去的餐馆。每每路过,都会被香气拐进店堂。粉干,凉菜,加啤酒,是夜宵的标配。一周的疲惫,需要在东门头来个片刻的消解。当年流连过的店家还有一家天天红菜馆。本地风味浓郁,每一道菜肴都是十足的农家气息,分量也实诚。也忘却了到底吃了多少顿。只记得携同学来吃,他说下次还来。除了满足偶尔放纵的味蕾,东门头也曾轻度参与八爷的居家生活。之前有一家红太阳家电城,也在路口,从电风扇到电饭锅,都在这里选购。当时的它,与广场路的广远家电错位经营,主要经营学生生意。因为学生和居民,当年的东门头,市场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从东门头夜宵到广场路夜市,整条衣锦街,都呈现着湖山小城醉人的繁华。当年徜徉其中的学子,如今已是人到中年。那是上一个十年中的小城临安,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未走远。然而,城市拔节的渴望正在悄悄躁动。在许多林学院毕业生还将东门头挂在嘴边时,挖机便早已在扬臂挥舞。大块头、红太阳,一时间销声匿迹,连边上的围墙都不见了踪影。急速长高的楼群,将学生公寓困在井底。东门口的全新模样四周的景象,让人如此惶恐。好在,马路对面,那些熟悉的街景还举目可望。城市建设的决心总是一往无前,不会丝毫停驻。再后来,马路西面的城中村也在一夜之间被彻底荡平。林院门前,梧桐仍在,残砖断瓦,冷月无声。更令人唏嘘的是,连学校外围的商铺,也统统换成了铸铁栏杆,外面的商铺,被一并摒弃。拆去商铺的校园,安静了许多国际化的口号立下了激越的宏愿,激起了亢奋的信心。所有的问题,都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迎刃而解。东门口的临东路,改称为农林大路,马路的东侧,气势恢宏的“滨湖新城”喷薄欲出。高大上是主流诉求,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临安要重塑金身,势必要撕掉城市的疮疤。推倒重来,才能破旧立新。这是关乎城市蝶变的理想,是经过反复权衡后的理性选择。年复一年,新生们听着老生们述说着当年的繁华,却寻不到任何直观的景象。直到新生成了毕业生,东门头的故事也就成为永远的传奇。空荡荡的围墙内,草木丛生。当年的风云往事,似乎还有一丝气息。钱王的英灵,依然护佑着莘莘学子和一方百姓。钱王的英灵,护佑一方我的前同事,曾毕业于林学院。她对东门头感情很深。某个周末,她携家故地重游,女儿问,都是墙,好吃的在哪儿?她竟一时无语。回杭的路上,她怅然良久。其实何止东门头,整个都在大兴土木,城市边界被越推越远。那些消失在时光里的城中村,往往承载着居民和学子的日常生活。小饭店、小菜场,抑或出租房,安放了太多为生活打拼的芸芸众生。对无处可去的小老板而言,城中村或许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底商绝迹的新建小区,美观时尚的综合体商场,没有他们的半寸空间。总有人抱怨,临安街上越来越冷清,人都去了哪里?有些人是被房价逼退,更多人,则是失去了做生意或者打工的空间。城市升级与人间烟火,总会存在取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阵痛。大西门也好,东门头也罢,是时光中的旧城缩影。在支持临安蝶变的同时,也忍不住想找个地方,可以深情地回望一眼。作者:钱塘八爷来源:临安人居
上一篇文章: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286.html